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五年制高职学院 >> 人才培养 >> 教学科研 >> 浏览文章

精品课程建设典型案例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一、活动背景

在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线上教学平台的持续优化已实现课堂教学从线下到线上的立体化延伸,显著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维度和认知深度。为充分发挥线上精品课程资源的示范效应,现拟通过全员参与《素质教育》线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系统推进以下工作:首先,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协同提升;其次,建立常态化教学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将信息化实践经验迁移至各学科教学;最终实现所有课程的信息化改造,全面达成"拓展学习广度、深化认知层次"的核心教学目标。该计划既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3ad63081-73d2-48ad-99cd-558cc751ca25.jpg

二、活动目标

1.提升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用好学习通教学平台

2.推广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为其他课程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3.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增强课程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教研室活动规划

1.学习通使用教学培训

开展时间:2025年2月27日

为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本学期组织了全体专兼职及外聘教师开展学习通平台专题培训,重点涵盖平台基础功能(签到、互动、作业批改)、教学资源整合(线上资源库建设、章节任务点设置)以及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维护、过程性评价设置)三大模块。通过系统化培训确保所有教师熟练掌握平台操作,实现本学期100%教师常态化使用目标,同时结合学校线上课程建设要求制定平台使用考核标准并建立督导机制,将平台应用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以此构建"培训-应用-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为后续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最终推动教学质量与学习效能的全面提升。

2.学习通使用分享交流

开展时间:2025年4月23日

在首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全体教师(包括外聘教师)对学习通平台的基础应用能力建设,其中外聘教师主要聚焦于课前环节的应用,这一阶段性成果验证了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深化平台应用,我们特别组织了以"学习通深度应用"为主题的专项教研活动,邀请《素质教育》线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专兼职教师开展深度研讨。本次活动重点探讨了AI辅助教学、知识图谱构建及知识树应用等前沿议题,不仅系统梳理了平台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路径,更将形成的优化方案率先植入《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进行实证研究。这种"试点-验证-推广"的递进式改革模式,既确保了教学创新的科学性,也为后续全校课程的信息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范式,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从技术普及到教学革新的价值跃升。fca6e02f-6670-4b8b-8030-30fbc1243bf9.jpg

四、教研成果

首先,《素质教育》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正按计划持续推进,下一步将重点完善知识图谱等智能化功能模块,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交互性;其次,学习通平台已实现100%任课教师的基础应用,其中课前环节应用已全面普及,针对外聘教师群体将建立专项督导机制以确保应用质量;更值得关注的是,专职教师群体已开始向深度应用转型,在章节学习设计、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核心环节开展创新实践。这三个维度既体现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覆盖,又展现了差异化发展的科学路径,为构建"基础应用-深度整合-创新突破"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梯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教研反思

当前我校学习通平台应用已进入从"功能覆盖"向"教学融合"转型的关键阶段。反思前期实践,我们发现存在重功能开发轻教学整合的倾向,教师对平台功能虽已掌握,但缺乏将技术有机融入教学流程的系统方法论。为此,下学期教研活动将实施"三阶聚焦"改革:以教学时序为主线,分别围绕课前(预习资源智能推送)、课中(实时互动与学情反馈)、课后(个性化巩固与拓展)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功能-方法-效果"三位一体的深度研讨。这种结构化探索既避免了技术应用的碎片化,又能帮助教师建立"目标-方法-技术"的对应关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双重拓展,最终形成可迁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8411e7b8-c36f-433a-aeda-8f199f315598.jpg


联系我们

  •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安宁职教园区麒麟路15号
  • 邮政编码:650106
  • 办公地址:教务科:2#211 学生科:2#311
  • 招生电话:(0871)68870093

智慧云工APP

学校官方微信

滇公网安备 53018102000075号  滇ICP备12002709号  云教ICP备0911010号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18103702004号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